环球要闻:马超龙出任中银三星人寿董事长,如何打破高保费微盈利局面?
鲁网·泰山财经3月8日讯 (记者 张琴) 开年以来,银保高管跨界输送动作频频。日前,北京银保监局发布的批复显示,核准马超龙中银三星人寿董事、董事长任职资格,这也意味着,中银三星人寿迎来了第三位“中行系”董事长。
近年来,中银三星人寿背靠中国银行渠道资源优越,保费收入亮眼,而依赖银保的另一面,则是受困于营业支出高导致利润微薄,甚至在2022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如何在充分发挥银保协同效应的同时扬长补短,伴随此次新任董事长的履职,或将是中银三星人寿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料图】
30年中行老将履新
近日,中行老将马超龙获批出任中银三星人寿董事长。据马超龙简历显示,其生于1965年8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管理专业,高级经济师。1987年加入中国银行,在重庆中行系统内工作近30年。2015年加入中银保险,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2016年8月担任中银保险总经理;2017年担任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行长,拥有近30年中行系统内丰富的工作经验。
记者注意到,在马超龙之前,中银三星人寿的前两任董事长王建宏、杨勃也均出自中国银行系统。
事实上,银行背景高管跨界履新保险业的现象并不罕见,银行系险企更是“近水楼台”。此前建行旗下建信人寿、邮储银行旗下中邮人寿、中行旗下中银保险等均有现任及曾任高管在母行任职多年的现象。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有银行背景高管入职险企,确实能为后者带来更多优势,首先,银行业高管拥有雄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能够帮助保险公司优化财务结构和降低风险水平;其次,银行业高管在客户管理、渠道拓展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往往经验丰富,这对于保险公司的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高保费微盈利”局面待破
并入中行版图前,中银三星人寿前身为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15年8月,中航三星人寿保险增资8.67亿元,由中国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认购其中的8.5亿元,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认购0.17亿元。这也是中航三星人寿与中国银行结缘之始。
本轮增资完成后,中航三星人寿股权结构变为中银保险持股51%,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持股25%,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持股24%,其也更名为“中银三星人寿”。
此后,中银三星人寿开始驶入发展快车道。保费规模连年攀升,与大部分银行系险企类似,中银三星人寿的业务开展侧重银保渠道。记者从其2020年及2021年年报中看到,两年里中银三星人寿保费收入居前五的产品均是通过银保销售渠道销售。
虽然背靠中国银行渠道资源相对稳定,但不能忽视的是微薄的利润。仍以2020年及2021年为例,记者看到,中银三星人寿2020年营收达到了82.7亿元,但由于营业支出成本高达82亿元,利润仅有0.67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涨至162.8亿元,但净利也仅刚刚过亿,为1.3亿元。
为何银保渠道能带动规模保费却带不动利润?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银保渠道天然会形成一家银行对应多家保险公司的博弈局面,使得保险公司相对弱势,佣金水平较高,虽然银行系险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股东银行的让利,但也需在一定范围内。
需要关注的是,此前虽然利润微薄,但中银三星人寿仍能保持业绩上涨趋势,但2022年情况却急转直下。记者从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看到,2022年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73.26亿元,同比增长20.83%,净利润为0.64亿元,同比减少50.8%,近乎“腰斩”,整体情况增收不增利。
同时,银保业务比重大也带来了资本消耗加速,进一步拖累了偿付能力。偿付报告显示,2022年四季度末,中银三星人寿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为107.58%及155.92%,相较于2021年,核心偿付能力下滑13%,综合偿付能力变化不大,虽然两年偿付能力指标满足监管要求,但均远低于行业均值。
为缓解资本消耗加速,补充偿付能力,中银三星人寿进行过多轮增资。其中最近一次增资是在去年3月,中银三星人寿启动了24亿元大手笔增资计划,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金将由24.67亿元变更为48.67亿元。
8日,记者从其偿付报告中看到,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公司注册资金仍为24.67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