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23全球经济或面临“浅衰退”?专家说→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9%,2024年将升至3.1%。报告指出,全球抗击通胀、俄乌冲突以及疫情在中国的反复对2022年的全球经济活动造成了压力。前两个因素将在2023年继续影响经济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美国通胀能否回到目标下方?美联储的加息空间还有多大?欧元区的经济将面临哪些挑战?

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博士。

他认为,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衰退风险将有所增加,全球经济将逐步降温并进入“浅衰退”区间。其中,欧元区和英国的衰退风险相对较高,而美国也将面临中度可能性的衰退风险,其就业市场的韧性或能提供软着陆希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进入后疫情时代有利于提升全球经济的活力,预计与中国经济关联性更高的东亚及东南亚经济面临的衰退威胁更小。

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

弱复苏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衰退风险有所增加

温彬:2022年四季度以来,主要国家不断收紧货币政策,冬季到来后奥密克戎新变种引发各国季节性疫情,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式微。

一是地缘政治和疫情等外生性冲击挥之不去。疫情结束“全球大流行”,但“经济后遗症”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对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冲击和疫情防控期间超宽松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这些外生性的不稳定因素依旧在较长的周期中推升全球通胀和抑制全球产出。

二是全球通胀降温十分缓慢。除少数能源与粮食安全边际较高的制造业国家、部分长期陷入通缩的国家以及一些大宗商品供给国外,其余国家仍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

三是全球多数国家正在以紧缩性的政策抑制需求。面对供给冲击引发的高通胀问题,各国不得不以压缩需求的方式为通胀降温。

四是全球流动性和金融环境收紧。在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导致全球市场表现出紧张态势。

三大长期趋势或导致美国通胀难以快速回到目标下方

温彬:一是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变化。疫情以来,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微观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新冠后遗症的存在,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长期供给不足,季节性疫情也导致实时确诊并隔离的缺勤人数增加。

二是地缘政治与逆全球化因素。逆全球化将增加全球产业链的生产摩擦和成本,提升全球通胀水平。

三是气候变化与能源结构变局。气候变化与由此带来能源结构变局,也将是推升全球长期通胀中枢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2023年美国通胀将大概率持续回落,特别是核心通胀、粘性通胀也将不再顽固,但长期通胀中枢将很难在年内回到2%的政策目标之下。

欧元区与英国的经济将面临四大挑战

温彬:首先,能源危机对通胀形成持续压力。根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最新一期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年欧元区与英国的通胀水平将分别达到6.8%和6.6%,较其上一次报告上调了0.6个和0.7个百分点。

其次,贸易条件走势不容乐观。欧元区的贸易条件受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已经触底反弹,但仍位于历史较低水平;而英国的贸易条件仍在继续恶化。

再次,利率持续上升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不可避免。由于当前欧洲通胀水平仍高度偏离目标通胀,预计在通胀确定性回落至政策目标前,加息终点将更高,且利率将在限制性高位保持更长时间。随着利率不断上升,融资条件持续收紧,欧元区与英国的投资、消费受到普遍抑制,导致经济景气处于长期低迷状态。

最后,金融市场仍存在风险隐患。欧央行与英国央行的持续加息正在快速收紧欧元区与英国的流动性水平,金融环境与金融条件持续恶化,股债汇三市均遭受重挫,瑞士信贷危机事件、英国养老金危机、潜在的主权债务风险引起市场对欧洲央行加息政策下金融稳定性的持续关注。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贸易条件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