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点:赵宏图:俄乌冲突助推天然气市场一体化加速
俄乌冲突为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带来了哪些变革性影响?俄罗斯和欧洲间的能源纽带真的会彻底切断吗?在这场地缘政治危机一周年之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宏图接受了本报专访,围绕这一年来世界能源格局变化表达了看法。
(相关资料图)
LNG贸易量增长
天然气市场一体化加速
俄欧“藕断丝连”
欧洲市场对俄很难替代
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尽管目前欧洲对俄罗斯石油、煤炭实施了禁运,对俄能源制裁仍将在持续。但从长远看,俄罗斯与欧洲在能源方面仍将维持一定程度的维系。
“俄欧之间的能源纽带很难完全切断,会以某种形式、某种程度得以维持,欧洲彻底摆脱俄罗斯能源依赖,远没有其想象得那么乐观。”赵宏图表示,“我们看到,欧洲对俄制裁‘先易后难’,先是煤炭然后是石油,而对俄依赖最大的俄管道天然气,始终没有迈出禁运这一步。目前对俄油限价,看似是对俄能源制裁的升级,实质上是允许更多的俄罗斯能源进入市场,能源制裁的‘含金量’在下降。”
俄罗斯仍对欧洲能源市场保持一定的期待。赵宏图指出,短期内俄欧之间会因为地缘冲突、制裁等显著减弱联系,但这种联系恐无法完全消除,欧洲市场对俄罗斯而言不可替代性强。长期来看,基于双方利益、经济发展等因素,随着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变化,目前大幅减弱的俄欧能源联系不排除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反弹,如同历史上多次发生的那样。
“我个人对俄欧能源关系相对乐观,目前的僵局主要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双方能源合作是符合各自根本利益的。”他强调,“从长远看,经济规律终将战胜政治规律,政治因素会在中短期中发挥更多的作用,经济规律起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面对欧洲升级对俄能源制裁的现状,俄罗斯在频频反制的同时也逐步积极地推动能源出口多元化,强化能源战略“东移南顾”,尤其是“向东看”。赵宏图指出,中俄合作中的重要一环,印度、韩国、巴基斯坦、土耳其等也是俄罗斯能源战略多元化的重要选项。
赵宏图强调,从长远来讲,中俄深化能源合作这一大方向不会改变,但具体深化程度、推进速度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双方应积极解决基础设施不足等障碍,在推动现有重大项目落实的同时,积极挖掘新的增长点。
欧盟内部现争论
全球范围清洁能源发展加快
针对俄乌冲突对欧洲能源转型的影响,赵宏图认为这是两面性的:从短期看,对欧洲减少碳排放不利,能源危机蔓延导致煤电等化石燃料在欧重新抬头,使得碳排放量有所上升;从长期看,对欧洲绿色能源布局则是有利的,随着油气等大宗商品价格飙涨,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力度,绿色转型进程将大大提速。
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的提高,传统能源供应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一是相对激进的碳中和措施不利于化石能源产能的增加。二是太阳能和风能等存在间歇性、不稳定等弱点。过去两年的新冠疫情叠加俄乌冲突,充分暴露了欧洲在能源供应方面的缺陷,这导致欧洲国家能源安全意识迅速反弹,在大环境方面不利于气候治理和低碳减排。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盟内部围绕能源转型出现了较大争论。支持传统能源发展的一方认为,能源危机暴露了欧洲能源供应失衡的问题,可再生能源还未发展到可以全面替代传统能源的地步;而支持绿色转型的一方则认为,能源危机的蔓延恰恰说明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不够,应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投资,加速能源转型。
对此,赵宏图表示:“尽管存在争论,但总体上看,无论对欧洲国家,还是对全球,俄乌冲突无疑增强了各国发展绿色能源的意愿和决心,相关新目标的确立和新措施的出台必然会推动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但转型程度和速度可能因为各国国情、经济形势的不同而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