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热讯:一张截图让纸尿裤遭疯抢!多个股票涨停,这种“疫情引发病”要治
截图式“小作文”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这大众的日常生活,在蒙脱石散脱销后,一张新的截图又引发了网友对纸尿裤的疯抢……
【资料图】
一张截图引发的闹剧
引发新一轮抢购潮的是一则了群聊记录,该记录中一些号称是亲历者好友的人讲述了身边人感染最新毒株XBB1.5的症状,称“感染之后,大便失禁”。
而就在两天之前,跨年夜全民抢蒙脱石散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两次引发的抢购都源自于网络上XBB1.5将引发大流行的传闻。据最新消息,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在科普文章《关于XBB.1.5毒株,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中表示,我国短期(3个月)内,由XBB系列变异株包括XBB.1.5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
虽然不少专家与媒体都通过各类文章在进行XBB1.5的科普,但事实上不断传播的截图“小作文”反而将情绪不断加重。
在经历过抢药风潮后,面对截图小作文网友的抢购范围不断扩大,对相关企业的股价也产生了实际的影响,不容小觑。
本轮抢购的重点已经从药品转移到了“腹泻”的下游板块,比如厕纸、纸尿裤。虽然听起来荒诞,但实际上相关品类却收获了直接影响。
今日,A股市场纸尿裤概念股大涨,百亚股份涨停,延江股份、可靠股份大涨约9%,江南高纤等跟随走高。
蒙脱石散抢购潮之后,当事人出面了
在刚刚经历奥密克戎的感染潮后,大家对于“感染”本身心存疑虑,因此这也成为了开年大量XBB1.5谣言传播的重要背景。
“1月3日国家开放入境,目前国外登顶的毒株是XBB.1.5,这玩意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所以,有条件的请准备蒙脱石散……”
在跨年夜通过两张聊天截图引发全民抢购蒙脱石散后,近日发布囤药朋友圈的当事人开始出面解释“谣言的诞生过程”。据上游新闻报道,当事人为江苏无锡市民,他表示,自己已经在当地派出所做了笔录:“民警说,XBB攻击心血管和拉肚子属于虚假消息,但我只是发在朋友圈,并没有主动散布到微信群、微博等公众平台,所以民警只是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
肆意传播的“小作文”制造了恐慌情绪,但本质上这种恐慌来自于大众对于最新毒株的恐惧与不了解。
根据美国每周监测病例的预测中, XBB.1.5的占比于12月30日已经达到40.5%,可能取代BQ.1.1和BQ.1,成为美国的优势流行毒株。截至2023年1月2日,XBB.1.5已在全球至少2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10月-12月共报告发现本土XBB病例16例,全部为XBB.1进化分支,主要集中在10-11月份, 12月份仅为1例,本土病例暂未监测到XBB.1.5本土病例。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绝对优势毒株。同时表示,我国目前本土流行的绝对优势毒株是BA.5.2和BF.7,个体在感染BA.5.2或BF.7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在短期内(3个月)会维持相对较高水平,预期对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分支(包括XBB)有较好的交叉保护作用。我国短期(3个月)内,由XBB系列变异株包括XBB.1.5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
此外,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也表示,不仅纸尿裤没有必要囤积,蒙脱石散等一些止泻药物也不必盲目囤积。
疫情之下,网友需警惕“信息流行病”
从2020年到2023年,伴随疫情不断发展的还有相关谣言,无论是起初的“武汉肺炎源头论”,还是“疫苗失效论”,还是各种关于抢药的传闻。大众敏感的神经一次次被刺痛,这已经成为一种伤害程度不低于新冠本身的“信息流行病”。
“信息流行病”的概念诞生于2020年,又称信息疫情。世卫组织对“信息流行病”的官方定义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线上线下过多的信息——有些准确有些不准确,使得人们在有需要时难以找到可信赖的消息源和可靠的指导。
世界卫生组织称,诸如“口罩会导致缺氧”“喝漂白剂预防新冠”等虚假信息可能导致混乱、不信任、有害的冒险行为,并可能延长和加剧疾病的爆发。
2022年3月10日《Nature Medicine》也曾刊登一篇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Sander van der Linden 有关信息流行病的学术文章,研究发现,由于大众媒体、政客和社交媒体影响者经常重复许多虚假的事实,虚幻真相的可信度大大增加了。社交媒体上的大量虚假信息往往来自有影响力的账户和超级传播者。虚假信息的传播更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显著的危害,尤其是在新冠大流行期间。
而从新冠疫情开始后的各种国内谣言也可以看出,在社交媒体时代,疫情类谣言的传播速度和种类都发生了巨变,信息核查的难度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大。而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过载的信息夹杂着大众焦虑的情绪,人们往往会更容易因为在社交媒体上的疏忽、没有充分注意信息的准确性而被误导性信息所欺骗。
在信息时代,防疫所防的除了病毒,还有谣言。即便身处鱼龙混杂的信息场,我们也应该时刻警惕谣言的污染。
(蓝鲸财经)
编辑: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