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速讯:成都年终经济观察②|潜力2022:“闯”出成都新天地

形势瞬息万变,环境不断更迭。回望2022,成都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啃下稳当前、促改革、调结构、强功能等一块块“硬骨头”。这一年,成都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彰显担当,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做优做强基本功能、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推动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舞好全省发展“龙头”。这一年,成都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走在前列,立足超大城市发展阶段特征,聚焦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城市人民宜居宜业、城市治理现代化创新探索,优化调整城市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面对超大城市内涵式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时代命题,成都拿出一股敢为人先的闯劲书写着答卷。以“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为抓手,成都在保持战略定力中奋勇向前,在迎接挑战中把握机遇,释放出新潜力与新空间。

“三个做优做强”


(资料图片)

强功能、提优势

12月5日,成都市成华区“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在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举行,协议总投资139.3亿元的10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119亿元的18个项目集中开工。

这场签约仪式上,成都独有的熊猫IP被赋予无限期待,从一张文旅名片延伸到科研合作、产业发展、生态文化等领域,并将成为带动片区发展的高能级引擎。中国大熊猫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总部基地、泛娱乐滨水商业街区、北湖文化艺术综合体等一个个重磅项目的引入,将片区特质和市场需求巧妙融合,碰撞出极强的市场效应。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今年,如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这样的重点片区展现出日新月异的风貌。

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明确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功能结构,促进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7月,市委工作会议上,成都市就开展“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项目集群攻坚大会战作出部署,明确围绕首批24个重点片区发力。随后,各重点片区以项目集群为抓手,掀起加快推动“三个做优做强”的攻坚热潮。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这24个重点片区把人的需求、城市建设的需求、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从建设传统的工业园转变为筑城为先,从单纯的注重生产转变为生活、生态并重。

截至目前,成佳郊野总部示范片区的核心区田园生态商务区已完成4.8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的空间、产业、落位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并储备在谈企业近300家,完成企业注册200余家;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已布局建设科幻馆、超级岛链科学家会客厅、世界科幻公园、清水河国际滨水智岸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点片区围绕休闲度假、时尚消费、交通枢纽、旅居服务等10大项目集群,正加快推进首批76个重点项目……

▲成佳郊野总部示范片区暨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项目效果图

“这种全域思维,能更好地帮助成都重塑城市经济格局,全面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我相信,在不久后,成都一定能在城市整体功能上实现更大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认为,作为省会城市,成都提出的推动“三个做优做强”符合超大城市发展逻辑和规律,能够助推成都从“大城”迈向“强城”。

以24个重点片区为抓手的“三个做优做强”,既强调各展其长、竞相发展,又强调市级统筹、区域协作。纵览重点片区名单,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探索推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改革路径。例如,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推进涉及成华区、金牛区和新都区,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的建设推进涉及成都高新区、郫都区、温江区。

“这一以功能为导向推动城市空间优化的思路,最具创新和突破的地方在于聚焦转变单片区域、单个体系布局的发展模式,”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刘军伟认为,以承载城市核心功能的重点片区去引领市域功能空间发展,将充分释放城市重大功能性平台的战略牵引效应,打破行政区划,通过功能延展,形成若干个差异化发展的功能组团。

从成都一路往北,在彭州市濛阳街道,一条宽阔的主干道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这条主干道,就是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的交通大动脉——天府大道北延线(彭州濛阳段)项目,预计2024年6月建成通车。紧邻天府大道北延线旁边,四川永辉供应链现代产业园(二期)、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

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与成都国际陆港青白江片区形成“一主一辅”区域协同、竞合发展格局。“我们按照项目集群的理念,共编制了总投资613.47亿元的18个重大项目清单,目前已开工建设9个,加快前期推进6个,即将开工3个。”彭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子落带动满盘活,以重大功能性平台为核心,片区实现协调联动、抱团共进。这对于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意义深远。

“四大结构”优化调整

调结构、促转型

春夏之交,城市公园里搭起帐篷露营,环城绿道100公里骑行画一个圈;寒冬腊月,围炉煮茶再次点燃城市的乐趣。这一年里,绿色低碳生活新场景,赋予市民更多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

▲市民在青龙湖湿地公园湖边搭帐篷休息

绿色低碳是生活方式,也是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

当前,成都探路公园城市示范区“两新”使命,城市发展处于关键成长期、产业发展处在爬坡期。今年以来,成都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以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全方位优化调整为重点突破口,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

曾被视为重塑日本城市梦的TOD模式,如今在成都找到了落脚公园城市的基点。

“成都已开通运营13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558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60%。未来,成都轨道交通线路还将不断延伸,力争‘十四五’末期,线网在建及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实现双机场轨道交通直达,基本形成半小时轨道交通通勤圈。”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线网延伸而改变的,还有市民的居住方式。2019年以来,成都全面实施23个TOD项目,总投资将达2500亿元以上。目前,陆肖、梓潼宫、双凤桥、川师大等19个TOD项目已入市亮相,为成都城市新生活方式吹来一缕绿色低碳的清风。

▲陆肖TOD实景图

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陈健表示,成都在交通减碳上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的市民出行格局,强化“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发展与高效衔接;同时通过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进一步减少通勤时间、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用更少的能耗支撑更多的经济社会功能。

今年7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成都敲定与新能源整车领军企业比亚迪的战略合作;接着又牵手新能源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确定其西南运营总部及成都研究院的落地。按下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加速键”,亦是成都提升产业绿色竞争力,布局未来的重要砝码。

将目光聚焦在绿色低碳产业本身,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

年初,成都提出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十个一”行动计划,包括打造东方氢能产业园、成都西部氢能产业园、成都氢谷等产业地标,设立一只100亿元的碳中和产业基金,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加速聚集等措施。3月,多个绿色低碳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落户青白江,协议总投资174亿元;4月,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国际权威机构SGS颁发的达成碳中和宣告核证声明证书,标志着全球首家达成“零碳”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在成都金堂诞生;6月,金堂县集中签约落户16个绿色低碳产业链项目,总投资220.3亿元;7月,亿纬锂能成都动力储能电池一期项目建设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启动,总投资200亿元……一个个低碳科研项目的入驻,一座座绿色产业功能园区建设,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成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2年1-11月,全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2010亿元,如今,成都已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4家、绿色设计产品4项、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

区域协同发展

扩潜力、谱新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成都现代化建设明确了方向指引和时代责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让这一年成都的现代化建设动能更加强劲、战略支撑更加有力。

11月,设计时速超过350公里的成渝中线高铁全面开建。成渝之间的时间距离,有望被压缩到1个小时。同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中,“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名列其中,成为全国首个进入名单的跨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是成都作为省会城市的责任所系,也是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内在要求。一个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一个是江河浩荡的火辣山城,成都与重庆,这对双子星的“双向奔赴”在这一年相映生辉。

▲西部(成都)科学城

去年12月,重庆市与成都市签署了“1+5”合作协议,涉及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现代化国际都市5个共建领域及28个方面的重点合作事项。

今年,双核联动书写新篇章。

6月,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双核联动、双城带动,加快构建双核引领、区域联动新格局。9月,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两地协商推动的合作项目事项共计34个。每天,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总装车间内,一台台捷达VS5、VS7新车有序下线,其中,有众多零部件都来自重庆。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入厂物流主管郭红介绍,按公司年产量20万台计算,相当于每年有超过100万片的重庆产玻璃被运用到了成都造的汽车上,此外,重庆的生产企业还为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供应了天窗、脚踏板等13种产品,每年产值可达4亿元。

与此同时,在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下线的交流发电机将被打包送往重庆诸多整车企业。每天,华川电装为重庆市场供应汽车零部件超3万套,产品包括交流发电机、启动发电机、雨刮电动机等。有成渝两地便捷的交通作基础,当天生产的产品,第二天就可以出现在重庆车企的生产线上。

目前,成渝两地已有超过130家零部件企业相互融入对方整车配套。

这一年,区域协作也体现在同城化的加速。

9月,成眉市域铁路S5线正式启动建设。一端连接成都,一端连接眉山,一条市域铁路,打破行政边界,让“同城”步伐加快。项目建成后,从眉山东站到成都红莲站,最快一班车预计只要30分钟,最快间隔3分钟一班,视高站到兴隆湖西站只需要15分钟。11月,位于德阳的东方电机成功中标中铁磁浮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牵引制动系统项目。该项目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导,这也意味着成德两地将携手共同为研制“飞行列车”发力。12月,成德眉资四市招商部门共赴深圳,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成都都市圈(深圳)联合招商投资推介会”。其中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四市攥指成拳,真正把区域的产业圈、朋友圈、流通圈、生活圈当成一个整体来推介。

▲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站效果图

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迈入“成长期”的时刻,协同推进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具体项目和工程,更多需要从机制体制等方面创新突破,合力推动同城化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以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为牵引,同城化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围绕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成都责任在前、潜力无限。

困难是闯新路的“风口”

新的征程

是成都提能级、促转型、开新局的关键时期

保持敢闯敢试的锐气

“闯”出成都新天地!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钟茜妮

编辑 黎孟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关键词: 城市发展 优化调整